地 址: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南十路9號三層3151室
咨詢熱線:13146836777
Q Q:2821767196
郵 箱:2821767196@qq.com
網 址:pkww.net
“十三五”期間,通過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專項整治行動,行業基本全面達標,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。在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背景下,探索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綠色價值,疏導可再生能源補貼退坡導致的行業負面情緒,有利于保障行業長效達標,鞏固行業專項整治的標志性示范效應。
具有“控制甲烷排放+代替發電”雙重碳減排效果。存量垃圾處理設施是民生剛需設施,主流處理工藝為填埋和焚燒。垃圾填埋過程中產生的甲烷、二氧化碳均為溫室氣體,持續時間長、可控性不夠強,且甲烷溫室氣體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8倍。
與垃圾填埋相比,垃圾焚燒發電能在較短時間內將垃圾轉變為二氧化碳和熱能,可控性更好,既能避免填埋過程的甲烷排放,又能通過熱能回收發電而代替化石燃料,具有“控制甲烷排放+代替發電”的雙重碳減排效果。
以東部某設計焚燒規模2250噸/日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為例,年焚燒處理生活垃圾75萬噸,年上網電量4.2億千瓦時,則在設計運行期30年內可因代替化石燃料供電而減排二氧化碳660萬噸,還因代替垃圾衛生填埋而減排甲烷80萬噸(折合二氧化碳2249萬噸),再扣除焚燒垃圾本身的碳排放,設計運行期30年內共可減排二氧化碳1681萬噸。
按照“十四五”有關規劃,到2025年底,全國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將達到80萬噸/日左右,屆時全國垃圾焚燒發電平均每年可因節約標煤0.26億噸而減排二氧化碳0.5億噸,平均每年還因代替垃圾衛生填埋而減排二氧化碳1.2億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