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 址: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南十路9號三層3151室
咨詢熱線:13146836777
Q Q:2821767196
郵 箱:2821767196@qq.com
網 址:pkww.net
對于我國大部分區域,垃圾處理設施能力建設、結構優化與水平提升依然是當務之急,分類減量是久久為功的慢工細活。人們常用“垃圾圍城”、“垃圾圍村”來描述垃圾問題的嚴峻程度,要解決垃圾“垃圾圍城”、“垃圾圍村”問題,必須大力建設現代化垃圾處理設施,來替代城市或村鎮周邊大量存在的垃圾堆放點、無控處理場、簡易填埋場。
事實上,我國大中城市“垃圾圍城”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較好的解決,依靠的就是市場化機制作用下,處理設施的大規模建設與運行。在我國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的條件下,存量垃圾處理工程必須走集約化、全鏈條之路,高標準的焚燒發電、生物處理、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勢在必行。
有一種觀點認為之所以出現“垃圾圍城”、“垃圾圍村”,出現垃圾處理能力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處理需求的問題,就是因為沒有推行垃圾分類,或者垃圾分類推行不得力,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。從國際經驗來看,垃圾分類倒逼源頭減量的滯后效應非常明顯,在經濟增長和消費膨脹的條件下,垃圾產生量短期內不可能出現下降。
同時分類得到的各類垃圾也必須有足夠的設施加以處理和利用。離開現代化、多元化的垃圾處理設施,城鄉社會穩定和環境安全都無從談起,垃圾分類只能成為空中樓閣,很難取得實質性成效。那種不深入了解城市和村鎮的現實需求,籠統地將垃圾分類作為解決一切垃圾處理問題的普適法則的做法,無異于不去給一個饑寒交迫的人提供食品和衣物,而是一味地建議他去強身健體一樣荒謬。
因此持之以恒、循序漸進地在全社會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,必須將高標準的分類處理設施建設作為根本依托,避免陷入部分發達國家在中國禁止“洋垃圾”入境后大量分類好的垃圾無處可去、堆積如山的尷尬境地。
作為公益民生保障和環境污染治理設施,垃圾處理設施之于城市,就好比衛生間之于家庭,社會各界在對此類設施嚴格要求的同時,不妨多一些理解和包容,畢竟衛生間出現故障、產生異味的概率肯定要高于客廳和臥室。因此值得重申的是,必須以發展的眼光來審視我國的垃圾處理,成就要充分肯定,問題也毫不規避。